总编手记丨一条微信朋友圈引出的融合采访故事
2019年1月3日,一条震惊世界的科技新闻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
几天后,中国网同事在微信工作群内分享了一幅新华社记者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现场抓拍到的一位掩面哭泣的女同志的照片。当得知她不仅是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的负责人,还是中国网技术部同事的夫人,我自豪的心情油然而生,便毫不犹豫地将照片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于是,一次外文局局属媒体融合采访活动就这样悄悄地发生了。
外文局“中央厨房”工作机制于2015年启动以来,中国网和北京周报社都是参与成员单位。当北京周报社同事看到我朋友圈中分享的消息时,主动与我联系,表示希望与中国网一道采访这位女同志。这不谋而合之举,促成了一个包括文字、摄影、摄像等多项职能在内的多语种、多媒体、跨单位联合采访小组的建立。大家虽然不是来自同一个单位,但是沟通联络、后期组稿、节目制作等相应的分工却在组员之间默契地执行着。
最终,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要素的稿件《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走近嫦娥四号探月工程团队》,在中国网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西文、阿文、俄文、韩文的PC端、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海外社交平台账号,以及北京周报社的各发布平台陆续进行推送,生动地展现了恪尽职守、淡薄名利、勇立潮头、锐意进取的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新时代形象,真实准确地讲述了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故事。
巧合的是,中国网和北京周报社的联合采访活动正值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25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发表重要讲话之际。这为外文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对于外文局来讲,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并提出了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的明确要求。
面对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中国网在内的外文局局属各单位,如何顺应扑面而至的全媒体时代,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融合发展的深度。通过前述案例可以看到,外文局“中央厨房”工作机制经过5年来的不断磨合,局属各单位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强化。
媒体深度融合,归根到底是人的融合。2020年,中国网将迈入第20个年头,《北京周报》更是拥有60多年的辉煌历史。都说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现在,我们应该自信地说,“提笔能写,开口能译,举机能拍”的新媒体记者能够召之即来,《中国3分钟》《对话太平洋》等契合海外用户需求的新闻产品迭代更新,编辑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也在媒体融合的实践中得到了锤炼。
当前,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纷纷加快融合发展的步伐,“移动优先”成为共识、“用户意识”深入人心、“爆款产品”屡屡刷屏……媒体融合进入了从“相加”向“相融”加速奔跑的关键阶段,更加注重内容格局建设和话语体系创新成为新闻媒体提升自身对外发声能力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外文局成立70周年贺信精神,主动适应变革,深刻把握国际大势,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牢牢占领互联网这个主阵地。
我们知道,媒体融合发展,爬坡过坎在所难免,困难挑战永无止境。只要我们坚持守正创新,牢记使命任务,上好这堂“必修课”,我们一定能够交出媒体融合发展的“合格答卷”。
- END -
作者:中国网总编辑助理 郑文华
摄影:魏尧
推荐阅读